思幼百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思幼百态> 文章

秣陵思学街幼儿园红蜻蜓文明驿站第九期

发布时间:2023/6/21 15:57:40 作者: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381次

秣陵思学街幼儿园红蜻蜓文明驿站第九期


       秣陵思学街幼儿园红蜻蜓文明驿站又开始啦!一叶粽子香,日子到端阳,伴着日渐升高的气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同时,也迎来了粽叶飘香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相邻的双“节”里,夏至与端午都有哪些不一样的特点与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徐老师来了解一下吧!


image.png


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端午佳节,我们准备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期待能带领小朋友领略中华文化,体会中华精神,度过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假期。



1.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叫端午节吗?因为这个节日最开始是叫”端五”二字。“端”字在古语有开头之意,端五就是初五的意思。而且按照农历历法来讲,五月=午月。就这样,这个节的名称,就逐步演变到现在的“端午”!

2.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3. 端午节的习俗

挂艾草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蓬莱人把插艾草和桃枝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

戴五彩绳

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

赛龙舟赛

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竞技体育项目。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来纪念屈原。

喝雄黄酒

端午节时民间也有喝雄黄酒来驱毒的习俗,由于幼儿体弱,所以大多数会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

image.png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这一天,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夏至的气象变化

气温降水特点一之气温逐渐升高

夏至过后,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特点二之多雷阵雨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特点三之梅雨季节来临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阴雨连绵。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的节气习俗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image.png


节气风俗一之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image.png


节气风俗二之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image.png


节气风俗三之夏至吃食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image.png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假期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夏至与端午节双节日的特殊魅力。

秣陵思学街幼儿园红蜻蜓文明驿站的全体志愿老师们祝大家端午安康!


版权所有@江宁区秣陵思学街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吉景街6号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